现场 | “木构复兴”:2020年不能错过的展览
文章来源:有方空间微信公众号

       刚过去的周末,上海建筑圈一如既往的热闹。而其中社会参与最广的事件,或许是上海K11建筑艺术节“木构复兴”展的开幕——借由数十位建筑师及非遗传承人的文化力量,在上海中心一处大众文化的枢纽,展开一场对中国传统木构与匠作系统再造的讨论。展览由K11 Craft & Guild Foundation、建造学社及新世界中国联合主办,包括李翔宁策展的K11建筑艺术节“木构复兴”展,及分展策展人左靖策划的“木之迷思”当代艺术分展。主展厅位于chi K11美术馆内,展期将持续至10月18日。


       传统木构撑起了中国古代造物文明的大伞,代表着传统手工的最高集成。但当代围绕木构的探索,似乎很容易被贴上“怀旧”与“乡愁”的标签。然而本次展览中木构制式的创新与当代技术的介入,以及围绕匠作系统再造的系统实验,无疑呼应着主参展人王灏在开幕式上的总结:“木构不是僵死的遗产,它可以被当代改造、继承,重要的是把优雅造物的水平延续下来”。导览过程中谈及水乡尺度与“建造、家具、植物系统的高度统一”时,王灏几次自然提及的“这就是我们中国”,则证明着“乡愁”即便存在,也并非廉价的鼓吹或感怀。要气脉相通,而非容貌相似。当代木构,也绝不仅是对于传统的“眷恋”。
 

 

 K11建筑艺术节“木构复兴”—购物中心里的建筑展
 

       选址于K11,这是一次浸入式、共享式的展览设置,在人潮涌动、充满日常气息的商场中,把木构这一造物艺术与城市紧密相连,与大众无缝对接。展览分为序“七柱式”“木构与水”“木构与工艺”“木构与生活”“木器与艺术”五个板块。除“木构与水”“木构与工艺”主要位于主展厅chi K11美术馆内,其余三板块有机地穿插于购物中心中。作为序曲,装置“七柱式”坐落于面向城市的一层圆形广场,醒目标记出展览入口。从宋代柱式到当代新柱式,七棵巨柱耸立在广场上,古今榫卯设计思想被嫁接在一起,形成了木构的传承与革新的续脉。



       由左靖策划的“木之迷思”当代艺术分展,包含两个板块:“木构与生活”主要位于B3层的ArtStore展厅,展出当代“小木作”榫卯家具与碧山工销社“长效设计”理念下的生活器皿;“木构与艺术”则分散点缀于chi K11美术馆至地上四层的重要空间节点,在交通要冲以及中庭空间,呈现一系列与木器有关的当代艺术装置作品。
 

 

 

01 非专业爱好者:不如从传统木建筑研究纪录视频开始
 

       如果你和有方君一样,是对木构有着好奇的非专业人士,影像厅内KCG联同王灏制作的纪录视频,无疑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木构现状与主参展人的辩证态度,为随后的观展做一份铺垫。发达的古典木构,是值得尊敬的成就,而演进后的当代木构是可以与古对话的另一座高峰。发达的古典木构,也是一份沉重的遗产,要求着代际传承,也要求面向大众的转化。 
 


 

02 “木痴”Woody Guys:经典模型与新木构,是散布角落的惊喜
 

       长期关注木构的研究者,不可错过的是“华林寺大殿”“东大寺”“独乐寺观音阁”“华林寺柱头铺作”等经典模型,展示着中国传统木构的迭代积累。此外,郁宅中榫卯丝丝入扣的明制花窗,精炼呈现传统木构最基本力学原理的“重力平衡”,“新螺旋藻”背后墙面上描绘螺旋藻从宋代到当代研发过程的图纸,以及王灏与建造学社在浙东地区发掘、保存的诸多传统木作构件样品,都可在本次展览中“一网打尽”。
 


 

       在传统木构之外,专为本次展览创作的“蝴蝶梁”等装置,以及“鹤嘴柱”“新螺旋藻大厅”“编木拱”等新木构,则呈现着当代建筑师的推演。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、建筑史学家赵辰在开幕论坛上这样评价:“我很早就注意到王灏的木构研究,第一印象是‘这个年轻人又想玩玩了,但估计也就只能玩这点东西’。因为我知道这事非常辛苦,有太多理由会让你随时结束。但后来看到他们研发的、由数根木料交错而成的当代柱式‘鹤嘴柱’,就知道我需要跟他沟通一下了,因为明白他在做一些我也非常感兴趣的事情。”
 


 

03 建筑师们:向模型和图纸呈现的原真建造出发
 

       之于建筑师,主展厅精选的近五年来王灏及建造学社最具代表性的木构实践,无疑是最“过瘾”的部分。现场集中排布着与水系装置相嵌合的模型、图纸、建成摄影,呈现出木构传统之于现代设计的潜力,结构优先、预制化这两个木构系统中的重要思想展露无余。展出项目包括王灏团队的第一个建成作品:前童润舍。设计在宁波当地的穿斗式木构里介入保国寺“偷梁换柱”的改造思想,原有的传统空间跟结构形式发生巨大改变,形成新旧对比强烈的当代新木构象征性空间。项目应用了王灏团队研发的叠梁竖柱,其原型取自保国寺瓜棱柱,是当代简化梁柱的一种典型。 
 


 

       另一个代表作小越馆坐落在浙东运河边,设计在空间中再营造一条小运河,把水乡特有的公共空间营造方式带入封闭的住宅里。项目完整演绎了植物和景观系统对建筑的控制,在重新规划的展陈装置、座椅系统、排门做法中,不乏对传统工艺的当代再利用——这些做法在浙东地区之外,也都是鲜少见到的。
 


 

       此外,从实验了四种不同木结构来满足不同空间诉求的“潘村”,到以帆船式拉索结构解决木构受力、通过结构创新畅想空间与功能的“某图书馆”,再到塑造水上桥形空间、让混凝土与木结构直接发生关系的“粮仓”,以及在农田梯田景观之上采用三跨的形式、建立起跨度达50米的斜拉索木构的“阳明博物馆”,展览呈现着当代木构建造的多元演绎。
 

0311-85093833
0311-85093730
石家庄高新开发区裕华东路245号筑业高新国际裙楼四层
Copyright©1997-2022 jindalu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金大陆展览装饰有限公司 冀ICP备10201281号-1 / 法律声明